【断梗飞蓬出处于哪里】“断梗飞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漂泊无依、生活困顿、四处流浪的状态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自然景象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。本文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
“断梗飞蓬”最早见于古籍文献,常用于描写人生漂泊不定的境遇。其中,“断梗”指的是被折断的树枝,随风飘荡;“飞蓬”则是指一种容易随风飘散的草本植物。两者结合,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命运无常中四处漂泊的情景。
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,表达对人生无常、命运多舛的感慨。在现代语境中,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不稳定、居无定所的状态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断梗飞蓬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《文选·潘岳〈秋兴赋〉》等古籍中均有提及 |
含义 | 形容人生漂泊无依,生活困顿,四处流浪 |
用法 |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,也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,描述人生活不稳定、居无定所 |
拓展理解 | “断梗”指被折断的枝条,随风飘荡;“飞蓬”为易随风飘散的草木,象征漂泊无根 |
文化意义 | 体现古人对人生无常、命运多舛的感悟,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|
三、结语
“断梗飞蓬”虽出自古代典籍,但其寓意深刻,至今仍广泛使用。它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,更是对人生状态的一种生动写照。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与内涵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