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今异义词语从容的意思】在汉语中,许多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存在差异,这种现象称为“古今异义”。其中,“从容”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它在古代和现代语境中的意义有所不同,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。
一、
“从容”一词,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、举止或行动的状态,常带有沉稳、镇定、不慌不忙的意思。而在现代汉语中,“从容”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做事有条不紊、不紧张、不急躁的状态,有时也用于形容人的情绪稳定或处事得体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现代汉语中“从容”仍然保留了部分古义,但其使用范围和语义重心已有所变化。因此,在阅读古文时,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。
二、表格:古今异义词语“从容”的意思对比
| 词语 | 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| 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| 备注 |
| 从容 | 指人举止镇定、不慌张;也可表示时间充裕 | 形容做事有条理、不紧张;情绪稳定 | 古义偏重行为与态度,今义偏重心理状态与效率 |
| 从容 | 有“宽裕、舒缓”的意思,如“从容不迫” | 用于形容人处理事情时的轻松自如 | 古文中常见于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 |
| 从容 | 在某些情况下,可引申为“悠闲自在” | 现代多用于描述工作、生活中的淡定状态 | 语义逐渐由外在表现转向内在情绪 |
三、举例说明
- 古文例句: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曰:‘沛公……何以至此?’沛公曰:‘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不及将军之功。然臣……’项王默然不应。沛公起,因谢曰:‘今日之事,臣愿从将军之命,不敢有他。’项王曰:‘诺。’于是项王乃留沛公饮。酒酣,项王曰:‘沛公,君之客也,何不为寿?’沛公起,再拜,因奉玉璧一双,跪曰:‘臣请为将军寿。’项王受之,置之座上。沛公起,因谢曰:‘今日之事,臣愿从将军之命,不敢有他。’项王曰:‘诺。’于是项王乃留沛公饮。”
此段中,“从容”虽未直接出现,但“项王默然不应”“沛公起,因谢曰”等描写体现出一种“从容”的态度。
- 现代用法:
“他在考试中表现得非常从容,答题思路清晰。”
这里的“从容”强调的是心理上的镇定和自信。
四、结语
“从容”一词的古今意义虽有差异,但核心仍围绕“不慌不忙、镇定自若”的状态展开。在学习古文时,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含义,避免机械套用现代解释。通过对比古今用法,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