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抛砖引玉的典故】“抛砖引玉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常用于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背后有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。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赵嘏的诗人,他在一次诗会上即兴赋诗一首,写得非常精彩。当时另一位诗人卢延让也作了一首诗,但内容较为平庸。卢延让在读完赵嘏的诗后,自愧不如,便说:“我这是‘抛砖引玉’了。”意思是自己先拿出一块砖头,希望引来一块美玉,也就是希望赵嘏能写出更出色的作品来。
从此,“抛砖引玉”便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用来形容以自己浅薄的见解或作品作为引子,期望得到他人更深入、更精妙的观点或成果。
抛砖引玉典故总结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抛砖引玉 |
| 出处 | 《资治通鉴》 |
| 原意 | 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的佳作 |
| 故事人物 | 赵嘏(诗人)、卢延让(诗人) |
| 故事背景 | 唐朝诗会中,卢延让作诗不佳,自谦称“抛砖引玉” |
| 成语用法 | 多用于谦虚地表示自己先提出看法,期待他人补充完善 |
| 现代意义 | 表示以自身浅见引发他人更深入的思考或贡献 |
通过这个典故可以看出,古人非常注重谦逊和交流,而“抛砖引玉”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。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,更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方式,鼓励人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、共同进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