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蚍蜉撼大树下一句】一、
“蚍蜉撼大树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,一只小小的蚂蚁(蚍蜉)想要摇动一棵大树,显得非常可笑,因为力量悬殊,根本不可能成功。后来,“蚍蜉撼大树”被用来比喻力量弱小的人或事物试图挑战强大的对手,结果注定失败。
这句成语不仅在文学中常被引用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于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的行为。它强调了力量对比的重要性,也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与处境。
下面通过表格形式对“蚍蜉撼大树”的出处、含义、用法及现代应用进行简要总结: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蚍蜉撼大树 |
| 出处 | 唐代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 |
| 字面意思 | 蚂蚁摇动大树 |
| 比喻意义 | 力量悬殊,不自量力;企图做不可能的事 |
| 使用场景 | 描述某人或某事试图挑战强大对手,但因实力不足而注定失败 |
| 现代应用 | 多用于批评不切实际的行动,强调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|
| 文化影响 | 成为中文文化中常见的警示性表达,常用于教育、写作和日常交流中 |
三、结语
“蚍蜉撼大树”虽为古语,但其寓意至今仍具现实意义。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讽刺,更是对现代人行为的一种警醒。无论是在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中,我们都应认清自身的能力与局限,避免盲目自信或好高骛远。只有脚踏实地,才能真正实现目标。


